2009年6月18日星期四

支持正生書院不等如需要傷害梅窩居民

筆者的一篇《再談如何平息正生書院搬遷爭議》,強調正生書院與梅窩居民可以共創雙贏,引起了不少讀者的共鳴,也使這個網誌頓時熱鬧了不少。可是,社會上絕大部份的意見,在支持正生書院的同時,都或多或少對全體梅窩居民「一竹篙打一船人」地作出批評,甚至將梅窩居民「妖魔化」,將「梅窩人」標籤為蠻不講理、自私自利及只懂歧視別人。沒錯,有一部份梅窩居民確實曾經表現出對正生書院的歧視和不尊重,但這是否代表大眾又可以對全體梅窩居民作出傷害和奚落呢?這與「五十步笑一百步」有甚麼分別呢?

很多人都不明白,「正生書院遷入梅窩」與「梅窩重新開辦中學」(或者「梅窩發展旅遊設施」等訴求)之間並非對立,支持前者絕不等如一定要反對後者。而且很多人亦認定,梅窩居民所提出的訴求全都是藉口,目的只是用來阻撓正生書院遷入梅窩,所以完全不值得去理會。可是,事實上又有多少人留意得到梅窩居民的訴求其實一直都被忽視呢?筆者認為,梅窩本身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社區」。正因為當局一貫僵化而不近人情的殺校政策,南約區中學因為「收生不足」而被勒令停辦,無視梅窩座落於偏遠的郊區,結果梅窩的中學生只能選擇長途拔涉上學去。另一方面,自從青嶼幹線及東涌新市鎮落成後,梅窩失去了大嶼山門戶的地位,由全島最繁華的地方淪落得今日如此荒涼,可是當局卻對此袖手旁觀。2006年8月,無線電視的一集《新聞透視》便以「梅窩死城」為主題,展示了梅窩居民的悽慘情況。三年過去了,當時面臨停辦的中學早就撐不下去,之後當局一直未有批准其他辦學團體重辦中學;而當時發展梅窩旅遊設施的鴻圖大計,至今仍然「只聞樓梯響」。可以說梅窩的境況比起三年前還要差劣。政府一直沒有向梅窩居民伸出援手,反而卻優先處理正生書院遷入自己的社區,自然激發起一些偏激的梅窩居民滿腔怒火了。而那些偏激的梅窩居民之形象在傳媒加以放大之下,連累整體梅窩居民變得聲名狼藉,沒有甚麼人願意幫助他們,實在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

總而言之,正生書院與梅窩居民其實都是需要被幫助的一群。大家在支持正生書院的同時,亦可以一併支持梅窩居民的合理訴求,而完全沒有需要對梅窩居民作出傷害和奚落。

11 個意見:

Unknown說...

正生書院事件 - 一個三贏的方案
梅窩人、正生人,不要被政府愚弄至兩敗俱傷,你們都是受害者被迫站在對立面!其實你們各自的要求並沒有衝突,一方是要求有完善設施、有住宿的校舍;另一方則是要求政府在規劃離島資源之過程中尊重居民的要求,不要黑箱作業!
梅窩人、正生人,我們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向政府施加壓力,以爭取合理的、有尊嚴的,可持續的方案!其實問題的核心是政府口頭說支持,但實際上卻不願意用額外的資源去擴建一所特別為正生書院而設的校園,反而用一所處於梅窩地區中心被不情不願之下謀殺掉的中學校舍!請大家一起理性地分析問題的癥結,然後團結起來向政府要求符合雙方利益的方案。

這幾天我們從媒體報導中看到的全都是非理性的討論,鏡頭下全都是煽情的、內容空泛的爭和執。至於理性的討論和實際的資料,差不多完全湮沒在口號式的批鬥中!

在政府處理正生書院申請新校舍的問題上,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地方,例如:
-假設遷進梅窩社區是對正生書院學生最理想的選擇,那麼被殺校的南約中學校舍是正生書院最理想的校園嗎?那是一座標準中學校舍,沒有住宿、沖涼、煮食的地方,也沒有綠化田園,更沒有為培訓專業技能的工場和設施。正生書院應該要作出很多建築改裝才以附合課程和住宿的需要。
-如果正生書院是因為政府沒有給予其他可選擇的方案,而只能申請用南約中學校舍,那麼政府或正生書院的基督教團體便要用一筆龐大的改建工程費用。那為什麼不利用這項工程費在梅窩的空置政府用地上建造一所真正合適正生書院的校舍?
-原來舊南約中學校舍大約可供一千多名學生使用,那麼讓只有百多名師生的正生書院使用合理,還是讓有幾百師生的梅窩學校使用再發展為一條龍式中、小學合理?這樣原有校舍的裝備便不用浪費,包括接近百萬(或超過) 造價的天文望遠鏡!
-政府在決定批準正生書院遷址舊南約中學校舍時,有否考慮整體南大嶼山的最新人口分佈及相關之教育政策,特別是近年大量遷入梅窩、貝澳、長沙的非原居民和外籍人士,以回應居民的要求?
-在2006年草擬的梅窩鄉鎮規劃方案中,政府提出以<怡情小鎮>為概念提升梅窩成為一個讓香港市民假日康樂和消閒中心。政府聘用了專業的城市規劃設計公司,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諮詢公眾和居民,花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可政府在處理正生書院的申請之時,有否依據規劃方案的<怡情小鎮>概念諮詢有關的城市規劃設計公司,從專業的角度研究把位於梅窩市中心的舊南約中學校舍改為戒毒學校是否合適?
一個三贏的方案 -
要求政府把在梅窩消防局旁幾萬平方呎空地批給正生書院興建永久校舍!
該空置地原本用作徙置區,十多年前已清折並一直荒廢,另外該空地己規劃為政府(公共)用途,正合適用於教育用途。該地離開碼頭只有10分鐘路程,交通十分方便。該選址前臨梅窩的主要河流-銀河,有單車徑,後望優美的漁塘,環境優美,常有大量本土和候鳥在該地附近生活。可建議正生書院增設有關生態、文化導賞的課程,讓學生可於梅窩區內實習,讓雙方互惠互利,共融發展。

三年校舍搬遷規劃
首先讓正生書院搬到梅窩學校原來的村校校舍,而同一時間梅窩學校則搬到舊南約中學校舍發展一條龍模式的中、小學給南大嶼山的學生報讀。這個過渡性安排可讓正生書院漸進式融入社區,而政府或辦學機構可減少改裝校舍的工程費用。另外這個方案同時讓本地居民有選擇在區內完成中學課程的基本權利。
待正生書院永久校舍建造工程完成後,正生書院便可遷入新校舍。

這個三贏的方案,只需要曾蔭權落實他站在道德高地對正生書院和梅窩居民的支持;只要曾蔭權把愛心口號變成事實,把政治角力變成實事實幹,把德育價值凌駕於地產價值,這場充滿淚水的困獸鬥便可化危為機!

請各界別人士敦促政府就此三贏的方案提出諮詢和作可行性研究!

一個已居住在梅窩15年的建築師梁燕玲

匿名說...

反對政府不等於要傷害正生學生

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

凱文說...

回 梁小姐:
讀畢閣下的意見,筆者基本上是大致認同的。雙方的訴求本來沒有衝突,只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才變成今日對立的局面。而閣下提出的「三贏方案」,筆者亦認為大致可行,並應該有效解決當前的爭議。

凱文說...

回 匿名:
只是少數梅窩居民傷害正生學生,何必要由全體梅窩居民承受怪責呢?筆者相信大部份梅窩居民並不介意正生的遷入,不滿的只是政府一直以來對梅窩的態度。

匿名說...

我想問,
如果岐視正生學生唔係大部分人既聲音,
點解d小部分人聲音會蓋過d大部分人既聲音??


當小部分人既聲音抹殺良心去攻擊學生的時侯,
"大部分"人既聲音在那兒?
那麽,什麼才是大部分人既聲音?

凱文說...

回 匿名:
筆者相信,那大部份不反對正生遷入的梅窩居民當中,有些是不欲多管閒事而選擇沉默;有些則雖然希望表達自己支持立場,但在反對正生的居民之激烈言行之下,結果嚇得不敢發表意見;其餘的人雖然有表達過支持,但傳媒的焦點始終座落於持反對意見的人士如何野蠻無理,結果梅窩居民支持的聲音反而備受忽視了。

匿名說...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好吵的, 地是政府的, 要怎麼利用也是政府的事, 抗議什麼? 我就不相信正生書院不移到梅窩去, 梅窩也會乾乾淨淨沒有人吸毒。再說書院的學生平常都是不出門的,更影響不了居民的生活,這到底有什麼好抗議的事?

凱文說...

回 匿名:
如果政府當初有照顧梅窩區內的教育需要,相信梅窩居民也不會對政府厚此薄彼有激烈的抗議。正如筆者以及梁燕玲女士(本文第一個回應者)所言,梅窩居民與正生書院的訴求並沒有衝突,兩者絕對可以並存。然而政府現在只是關注正生書院的需要,卻同時對梅窩居民的需要充耳不聞,因此梅窩居民的不滿是絕對可以理解的。

匿名說...

我看見有人為求達到目的而製造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藉口...當自己的惡形惡相被全港市民看清楚時便急急找個藉口,要說和人家同一陣線.口是心非的醜態實在可笑.

大膽作個假設,假如政府計劃拆卸南約中學後建一個公園(或其他"受歡迎的設施"),恐怕沒有太多人走出來要求所謂一條龍學校吧(還要保證那間學校是名校!).所正這些富家子女早已在港島各大名校就讀了!

納稅人的金錢,是否應用在少數的需求上呢?是否講得大聲說得兇狠便是真理?

匿名說...

如果真的在梅窩辦間一條龍學校而最後又是收生不足以致資源浪費,那大家又有一個鬧政府的好理由了!

凱文說...

回 匿名:
其實南約中學復校的要求一直以來都存在,並不是最近這兩三個月才忽然出現。本來南約中學用途一直懸而未決,爭取復校的一群未有必要高調抗爭,只是後來正生打算遷入一事,使爭取復校的一群著急起來,因為假如讓生遷入,便代表南約中學復校無望,所以他們才不幸地成為被千夫所指的對象了。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支持正生書院不等如需要傷害梅窩居民》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